新中国成立后,把北京定为新中国的首都,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一开始,毛主席中意的首都并不是北京,而是另外一个城市,那就是中国东北的哈尔滨。
哈尔滨因为中东铁路而兴起,重工业发展迅速,经济基础比较好。
苏联红军和东北抗日联军联合作战,在他们英勇无畏的战斗下,在1946年4月28日,一举解放了哈尔滨,结束了日本帝国主义长达14年的侵占,也因此,哈尔滨成为了全国最早得到解放的大型城市,更因此,哈尔滨成了东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全国最为安全的大城市。
这个地方交通便利,商业发达,基础设施好,而且还跟苏联挨得很近,所以一开始成为定都的首选地点。因为即使在1948年上半年,我军所掌控的真正意义上的大城市,也只有哈尔滨这一座。
在哈尔滨定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时哈尔滨离延安太远,交通也不方便,还有就是虽然哈尔滨成为最早解放的城市,但是东北大部分地区还没有被解放,要想搬到哈尔滨定都是有一定的风险的。
1948年下半年之后,客观形势的发展使得哈尔滨逐渐失去了优势,这座城市自身也有一些不适合建都的因素。比如离苏联近的确是哈尔滨的优势,但反过来讲又是不是劣势呢?十几年后的中苏对峙便验证了这一点。
再比如哈尔滨是中国最北面的大城市,很明显面临着政治经济辐射不便,通达度不足的问题,尤其是离南方太远;而气候也是一个问题,在11月哈尔滨的气温便跌到零下二十多度,严寒气候十分考验人;还有一点,历史上哈尔滨的都城底蕴并不能和关内区域的几座大城市相比。
所以从建都的角度来讲,哈尔滨的这些因素都不是很理想。哈尔滨在解放战争中前期都是最理想的建都城市,却在1949年十分遗憾的错过了这个机会。
随着三大战役结束,胜利的曙光越来越强,这一方案最终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