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黄鹤楼,最著名的诗词要属唐朝著名大诗人崔颢的《黄鹤楼》,不仅让诗仙李白搁笔拜摩,也让这座楼名声大噪,后世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成为“江南三大名楼”。诗云: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中表达了多重感情,不仅有作者的思乡之情,还有对苍茫历史变迁的感慨。传说李白后来游历楼上,兴之所至,刚要提笔做诗,忽然看见墙上崔颢的这首诗,钦羡不已,大为折服,说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竟搁笔而去。这就是“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故事。今天我们来探讨诗中的一个典故——鹦鹉洲来历的故事。
说起鹦鹉洲的来历,的确跟鹦鹉有关,首先要从一个人开始——祢衡。他是东汉末年一位名士,(现)山东德州人,年少时就有文采和辩才,但是性格却恃才傲物,刚直高傲,喜欢指摘时事、轻视别人,放到现在妥妥的直男一枚。他有两个交情比较好的朋友,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孔融和杨修。孔融比他大整整二十岁,算是一对忘年交,杨修与他年纪相仿。
当时的孔融算是朝廷高官、大文学家。孔融很欣赏祢衡的才华。192年,四十岁的孔融上表《荐祢衡表》,向汉献帝推荐祢衡,并多次向曹操称赞他,曹操也想见他,但祢衡一向看不起、厌恶曹操,就自称狂病,不肯前往,而且对曹操还多有狂言,有一次竟然当着面大骂曹操,这便是祢衡“击鼓骂曹”的故事,搞的曹操很没面子,因此怀恨,但因为祢衡的才气和名声,又不想杀他,于是把他打发走了。杨修之死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对比祢衡和杨修的结局,可以看出,真正有才的人,可以当面骂人,但绝不可以背地里耍小聪明,否则结局会很惨。
后来祢衡到了荆州(当时相当于中南几个省之和),荆州牧(省长)刘表佩服祢衡的才气、名声,并对他尊敬有加。然而这个钢铁直男的老毛病又犯了,时不时的侮辱、轻慢刘表,刘表深感耻辱,不能容忍,又把祢衡送给了江夏太守黄祖。
江夏郡(荆州八郡之一,今武汉一带)太守(市长)黄祖,性情急躁暴烈,但一开始也很善待祢衡,让他做一些文书方面的事,孰轻孰重、孰疏孰亲,都处理得很恰当,黄祖对此很满意。黄祖的长子黄射,时任隔壁章陵郡太守,对祢衡尤其友善,两人非常要好,常常在一起玩耍作乐,饮酒赋诗。一次,黄射宴请宾客,有人送给他一只鹦鹉,黄射邀请祢衡对此作一篇赋,以此来给嘉宾助兴,并将鹦鹉赠予了他。衡提笔就写,中间没有任何改动,一篇《鹦鹉赋》一气呵成,文辞色彩也很华美。这是一篇以鹦鹉自况、托物言志之作,用鹦鹉鸟时刻不在“想昆山之高岳,思邓林之扶疏”,暗衬出自己有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这也是寄人篱下的无可奈何之意。《鹦鹉赋》全文寓意丰富,抒情含蓄,结构精巧,文字形象,堪称汉以来顶尖级的赋体佳作。后来这篇《鹦鹉赋》被黄祖看到,他怕祢衡日后得志对自己不利,就借故把他杀害了,黄射光着脚赶到时为时已晚,把他葬在了江心洲上。
还有传说在黄射的宴会上,祢衡与歌女碧姬一见倾心。祢衡被杀后,碧姬带着鹦鹉来到洲上,一头撞死在墓碑上,那只鹦鹉彻夜哀鸣,第二天也死在墓前。江夏城的人们为碧姬修了一座坟墓,把鹦鹉也一同葬在洲上,从此,人们就叫江心洲为鹦鹉洲。明成化年间,鹦鹉洲沉入江底。三百年后,汉阳南门外江边又升出一个新沙洲,人们在沙洲上发现了碧姬的尸体,那只鹦鹉已经变成了一块绿色的翡翠石。这只翡翠鹦鹉被地方官拿去献给了乾隆皇帝,乾隆便将汉阳南门外的新沙洲,重新命名为鹦鹉洲。
回到崔颢的诗里,伫立在黄鹤楼上,极目远望,可以看见晴空照耀在江面之上,江岸旁边历历可见生长的古树;而在鹦鹉洲上,芳草繁茂,正在洲上蓬勃的生长。这是伫立于黄鹤楼上可以看见的景色。鹦鹉洲上曾有狂士因为怀才不遇埋骨于此,如今芳草茂盛,难免令同样怀才不遇的诗人心生怅然。
崔颢出生于繁华的盛唐,天下太平,这是诗人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当时的大唐不说是群星璀璨,也已经遍地开花了。在这样万众写诗的年代,想要博出一席之地,难上加难。没有过硬的本领,很容易淹没在历史的浪潮之中,水花不留一片,泯然于众人了。崔颢年少聪慧,十岁能写诗且写的不错,二十岁赴长安参加科举,一举中第,无可置疑,崔颢是一个极富才华的人,然而,他的宦海浮沉多年却终不得志,当然这也与他一生品行不端,风流成性且薄情寡义有关,于是辞官出走江湖,一走便是二十年。直到一次偶然的登临黄鹤楼,望着美景如斯,灵光一闪,写下了这篇千古名篇。崔颢的恶行和它的文章、诗歌,是两码事,不能因此而否定他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