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爱百科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百科

麻沸散问世于哪个朝代 ,病人不以为然,结果三天后命丧黄泉

时间:2024-06-10 10:48:06 作者:桃烟读史

古时人们用神医形容华佗,而现在人们用华佗形容神医——“华佗在世”一词便是形容医术高超,妙手回春。

华佗的名声流传千古 ,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传奇。

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华佗诊断他的一位病人,不让其与妻子同房。

可惜遇上的却是个不听劝的病人,结果三天后便命丧黄泉。

那么,究竟病人所患何病,为何会同一次房就突然死亡,神医华佗又是如何作出判断的呢?

华佗所言非虚之顿子献之死

《三国志》中记载,故督邮顿子献得病已差,诣佗视脉,曰:“尚虚,未得复,勿为劳事,御内即死。

临死,当吐舌数寸。”其妻闻其病除, 徒百余里来省之,止宿交接,中间三日发病, 一如佗言。”

这一段话概括了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

东汉末年,有一位叫顿子献的人,担任督邮,帮助太守督察县乡,相当于现在纪委检察院一类的官职。

顿子献早年,曾患过一场严重的病,不过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稍过些许时日修养即可痊愈。

当时华佗行医至此,民间流传得纷纷扬扬,都想一睹华佗风采,百姓纷纷寻思着自己顽疾终于有的救治。

华佗到达此地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顿子献耳中,听闻之后也兴致冲冲地去拜访了华佗——华佗对病人一视同仁,无一点隐瞒。

在经过华佗的诊断之后,却告诉顿子献,此病虽已快痊愈,不过身体还比较虚弱,气息不顺畅,还没有完全恢复,千万不可以过度劳累,伤及心脉,特别是不可行房事,否则身体亏空,会吐舌而死。

顿子献在听了华佗的医嘱之后,并没有将其放在心上,只是觉得自己反正已经快要恢复了,干嘛还要操心,用“吐舌而死”来吓自己。

这事顿子献过了几日就忘了,对于华佗所言一点也不在意, 最终也导致了与其妻阴阳两隔。

顿子献的妻子在得知丈夫大病初愈后,千里迢迢来与丈夫相见——见到妻子,这二人是小别胜新婚,思念对方到了极致。

此刻顿子献见到妻子,不久便把本来就没有多重视的华佗的医嘱远远地抛之脑后,只顾着和妻子图一时之乐,却不料把自己的性命都搭上了。

妻子也很后悔,自己千里迢迢而来,又怎会料到此事呢。

之前还好好的丈夫,现在突然就没了。

明明自己还在为丈夫大病初愈一事高兴,却不知自己和丈夫的一时图乐却带走了他的生命 。

顿子献之死和华佗所言基本没有偏差,确实是吐舌而死——神医所言非虚 ,却总有不在意之人,从而搭上生命,这也算是血淋淋的不听医嘱的惨案了。

当时顿子献所患的病在中医上叫脱阳,指的是阳气严重耗失,造成虚脱的倾向,并且带有神智混乱,精神虚脱的症状。

脱阳而亡是在同房时突然死亡,在同房时导致心跳和呼吸骤停,或导致脑缺氧和脑贫血,使神经失去控制,最后失去意识而死。

华佗是通过望闻问切诊断出来顿子献的病情,并且告知其病之大忌。

经历这个事情之后,华佗神医之预言也得以在民间传开,慕名寻医而来的人又不知多了多少倍

世人也知道了不听医者的话,必定会造成的严重后果,可以说顿子献之死在当时对人们起了警醒的作用——警示人们谨记医嘱的重要性,只不过这个代价太惨重了。

华佗流传在民间的故事有许多,顿子献之死是在三国志记载中用来夸赞华佗艺术以及警示世人铭记医嘱的一个故事。

另外关于华佗行医还有许多趣事,接着让我们一起继续了解。

华佗行医 名不虚传

华佗行医,名不虚传是一个歇后语,可以看出人们对华佗医术的充分认可和肯定,其刮骨疗伤的故事在《三国演义》中有详细的描写。

关羽刮骨疗伤,既提现了华佗之医术,又能够体现出关羽的意志坚强。

使得医术高明的医生,勇敢的将军,这两位鲜明的人物形象欲然纸上。

东汉末年,关羽在攻打樊城时,右臂被敌军的箭头刺伤,箭头被涂上了剧毒,一旦毒素蔓延到内脏,则无力回天。

将士们纷纷请求关羽回到荆州及时治疗,但关羽不愿。

后华佗到荆州一带行医,得知关公中箭,华佗便自主前去救治,在看到关羽伤势时,当即对关羽说道:“我怕你害怕,立一柱子,柱子上吊一环,把你的胳膊套入环中,用绳子捆紧,再盖住你的眼睛,给你刮骨治疗。”

刮骨疗伤就是将深入骨头的毒液用刀刮除,从根本上治疗,也能够保住手臂。

关羽笑着说:“不用捆。"更绝的是,关羽还拒绝了使用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来隔断知觉。

手术要划开手臂的表皮,用手术刀刮骨头上的毒——关羽却始终没有吭一声,一直笑着和平时一样下棋、喝酒。

治疗完毕,关羽当然对华佗不胜感激,提出重金赏赐。

华佗一一拒绝了,毕竟医者仁心,不吝钱财,表示这一切是自己应该做的。

“我乃慕名而来,知道将军的为人,能为将军治病是我的荣幸”,华佗对关羽说道。

起身告辞。

刮骨疗伤的故事就这样被记载了下来,是古代外科手术成功的案例。

对于医疗条件不完善,医疗设备没有保障的古代,华佗能够完成刮骨疗伤的手术,实在令人钦佩。

在刮骨疗伤的治疗中华佗提到了麻沸散,那么这种类似现代麻药的药品,华佗是如何发明出来的呢。

想必只有极少数如关羽般意志坚定的人,才会拒绝使用,大多数的病例还是需要麻沸散配合使用。

那么,华佗是如何在古代做手术的时候给患者打麻醉呢,麻沸散又是如何诞生的呢?

古代手术的麻醉,麻沸散的问世

古代,医疗条件不发达,医疗设备也少之又少,外科手术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

发生过在手术过程中,因忍受不了剧痛而活活疼死的,更有适合用手术治疗的病例,因手术的疼痛而拒绝外科疗法,成了医学史上的一大难点。

直到华佗发明了麻沸散,让古代的人打上了麻醉,才改变了这一个现状。

“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

这是《后汉书·华佗传》中记载的关于使用麻沸散的效果。

华佗发明麻沸散的初衷机缘于华佗的一个病人,这才让华佗萌生了发明麻沸散的想法。

在华佗在外行医之时,遇到一个手臂上长了毒疮的小男孩,彼时小男孩仅有八岁。

为了帮小孩治好手上的毒疮,华佗给男孩采取了外科手术,从根本上切除毒疮。

放在古代这是一起比较重大的手术,能做之人少之又少。

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就产生了,对于手术中的疼痛只能硬抗,在整个手术过程都得保持清醒的状态,手术刀划开肉的痛是一般人都不能忍受的,更不用说是小孩。

给小孩做手术切除毒疮的过程中,小孩忍受不了疼痛,泣不成声,华佗听了心里非常不是滋味。

此事之后便一直在思考有什么办法能够患者让手术过程感觉不到疼痛呢?

华佗在行医找药的过程对于此类药物也尤为重视,坚持不懈要找出这样一种药来克服手术中的困难。

功夫不负有心人,直到一次给醉酒的壮汉做手术时深受启发。

壮汉在手术前曾饮过酒,在手术过程的前半段中竟然无一丝呻吟,漫长的手术过程没有知觉的时间几乎过半,直到酒醒后才感觉到疼痛。

如果能有一种药物如醉酒一般,那么病人就不会在手术过程就不会感到疼痛了,由此契机,便开始研究起了麻沸散。

在多次努力试验下麻沸散终于问世,得以在手术中正式使用,麻沸散的使用有效地解决了在手术中病人忍受不了剧痛的问题,在医学历史上是质的飞跃,对当今社会也有深远的影响。

行医一生,华佗无论在医德还是医术都颇具盛名,世人对此赞赏有加,他的存在也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古代医学就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有诗云:“柳随风摆花漂泊,华佗难医天下过。”世人对华佗离世有很多的惋惜,华佗医术如此高明,可治世间百病,为何会在晚年被曹操赐死?终不得善终,接着就让我们往下看。

华佗之死

华佗一生行医,治病救人无数,得天下人诸多信任与称赞,都说神医华佗,妙手回春。

就这一样一位给关羽治过病的神医,却在晚年被曹操处死,这是有何缘故呢?

曹操常年患有头疼之症,在晚年病情愈加严重。

华佗名声在外,曹操听闻其医术高超,特意寻来为自己治病。

在给曹操诊断之后,给他扎了几针,头痛就减轻了许多,有了很大的好转。

曹操有意留住华佗做一名随从的医师,从待遇上来讲自然是无可挑剔的,不过华佗行医天涯,想给千千万万的人治病,不想日日待在曹操身旁。

于是华佗便以探亲为由,回到了家中,之后便称妻子身体抱恙,迟迟拖延不肯回到曹操身边,刚开始曹操只是催促,见无果之后,便命令谯县去调查华佗所言的真假,下令若是撒谎便将其抓回。

果然华佗是谎称妻子有病来逃离曹操的,这下谎言被曹操发现了,当即命人将其抓回。

曹操的疑心病一直都很重,权倾朝野还是不愿相信身边的人,所以当时华佗谎称妻子有病而拖延回到曹操身边,在曹操看来就是不愿意为自己治病,有谋害自己之心。

曹操下令要处死华佗。

谋士劝说道:“华佗医术高明,如果贸然杀之,对于曹操自己或者其他黎民百姓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但是无论旁人如何劝阻,曹操还是执意要处死华佗,在曹操眼里华佗沽名钓誉,不愿为自己治病,留于世有什么用,而且能为自己治病的人也不是只有华佗一个。

华佗死后曹操也因神经性头痛无人医治而死,最终可以说曹操不仅结束了华佗的生命,同样也间接了结了自己。

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华佗之死的故事,一种是说华佗在给曹操治病时提出要切颅的治疗方案,曹操认为其做法是想要自己的命。

对于曹操这样生性多疑的人来说有这种想法也是很正常的,毕竟当时开颅手术的流传度不高。

在曹操巨大的权力面前华佗也别无他法,只能接受。

就这样华佗的一生划上了句号,行医救人无数,晚年却不得善终,实在是令人惋惜。

回首华佗的一生是充满传奇的,其医术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值得被夸赞的。

发明了麻沸散,创造了五禽戏都是对于人类历史上的巨大贡献。

只可惜晚年受到曹操的猜忌,不得善终,令世人惋惜。

在华佗行医救人的故事里 ,我们不仅知道了他高明的医术,也向世人传达了遵医嘱的重要性。

顿子献的惨痛事故不应再发生在世人身上,无论是怎样一定要把医生的话放在心上,不然造成的后果是无法估量的。

圣手能医说华佗,一代名医当名垂千古。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