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爱百科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百科

俄军10余万精锐尽出,“混合战争”模式,为何未能打垮乌克兰?

时间:2024-01-02 23:07:43 作者:熊熊讲武

在本次俄乌战前,俄军对乌军是比较轻视的,对其依托苏联军备及军事体系基础之下的重建与整编,没有报以必要的警惕性和应有的料敌从宽。

从单纯的军事对手能力设定的考虑上来说,俄罗斯对乌军作战能力的评估,基本是建立在2014年乌军战斗表现基础之上的。

所以,俄罗斯认为对乌作战不应是一个常规化的进程,而应是30年来大国对小国作战的混合战争模式。而混合战争理论,恰恰是时任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的得意之作。

格拉西莫夫认为,实现政治目的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密集使用空基、海基、天基高精与远程毁伤兵器对敌人实施远程非接触打击,这一趋势在世界主要国家关于实施武装斗争的观点中都已得到体现。

同时格拉西莫夫还认为,武装斗争中,兵器的发展远不是完善军队集团使用方式方法的唯一原因。

在现代冲突中,所使用斗争方法的重心越来越向综合使用政治、经济、信息及其他非军事措施方向转移。这也就是所谓的混合方法,混合方法的内容可归结为以对敌人实施最低限度的武力打击来实现政治目的。

格拉西莫夫混合战争理论当然不限于上述两点,但是我们仅看这两点,再与俄军本次对乌作战初期的特点相结合,是不是会发现契合度很高呢?

其实在2016年格拉西莫夫公开阐述上述理论时,俄军早已经将其付诸于实践,如美国方面就认为2014年的克里米亚事件即是俄式混合战争的代表之一。

同样俄军无论在顿巴斯地区的作战,还是在叙利亚的作战模式,都是混合战争的具体实践。

在这样的作战模式下,俄罗斯显然以相对小规模的武力介入,以相对小的军事开支与代价,收得了巨大的综合战果。

用我们老祖宗的一句话说,这就叫“不战而屈人之兵”,以小的代价收获大的战果,何乐而不为呢?

实际上混合战争理论也并非是俄罗斯独创,实际上古往今来小投入、大战果的任何战例其实都莫非于此。不过是在当代信息化的背景之下,赋予了其新的理论支撑及内涵罢了。

简单说,任何高效的作战模式其实都是如此,只不过用全新的技术、战法、实践进行包装之后,所诞生的新式理论而已。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俄军军事改革以及实践时,是向美军大力学习的。

这一学习的前提是判断大规模常规战争很难打起来,当代的战争将以小型、快速、综合化为主流。因此俄军改革的方向是职业化、合成化、小型化、快速化、信息化、联合化,所以俄军无论是军区改革还是师改旅等,向美军学习的痕迹很重。

俄军非常期望能像美军一样,以小型高度职业化的军队,在混合战争理论模式下打赢现代战争。

但是俄军显然不是美军,它没有像美军那么雄厚的资源积累,甚至于像师改旅这么基础的东西,俄军也因为受制于信息化而无法完成。最终只能是师旅并存,以聚集资源集成BTG的形式,确保各师旅团有可用之兵。

当然这也跟俄军的兵役模式有关,在强调合同兵职业化的背景下,俄军合同兵显然更加专业,但是相应的却是合同兵比例处于并不理想的状态,而义务兵则几乎不堪用,此后完整的动员机制也几乎处于生锈状态,因为觉得没有必要。

如果说,今后的战争真的只是2014年的顿巴斯模式和2015年之后的叙利亚模式,那么俄军即便是存在上述问题,但在丰富的混合战争理论及经验的指导下,依然是没问题的。

但是在足够分量的对手面前,这种理论显然不是万能的,而为了这种理论准备的力量也是不够用的。

回归到本次俄乌之战来说,俄罗斯显然是想凭借10余万合同兵精锐,打一波大号的混合战争出来。无论是刚开战时的全境战略打击,还是空降兵直突基辅,亦或是几千公里战线上的全军突击,其实都是混合战争模式下的虚招。

我们要是回想下开战当日,网上充斥的大量俄军信息并回溯下就会发现,其中真实信息极少。这种混乱的信息轰炸,其实就是混合战争的特征之一。

如果说段位不高的话,那么很可能会在心理上就被击垮,进而导致抵抗意志丧失,全军在未进行实际战斗的情况下就被瓦解,战争将在短时间内迅速结束。

俄罗斯最初所想的就是复制当年的克里米亚模式,最多是顿巴斯模式,在己方雷声大雨点小的动作下,连打带吓,直接搞定乌克兰。

这种混合战的实践不是真的立足于打,我们早在开战初时就强调过了,俄军是在虚张声势。以其真实投入的力量,不足以通过战斗拿下乌克兰首都基辅及大型城市。

因此破解俄军混合战的关键在于:

第一:排除虚假信息的干扰,保持清醒的头脑,稳定军心民心,迅速进入战斗,避免动摇逃散;

第二:本身有切实的组织体系以及基本的作战实力,不至于一吓即垮,更不至于一触即溃。

乌克兰有优势的方面在于,自己跟俄罗斯本身出自一家,互相非常了解,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便对格拉西莫夫的理论烂熟于心;在信息迷雾面前又有北约体系的侦察情报支持,它知道俄军真实投入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故而在大多数战线上可以稳住阵脚,迅速进入战斗状态。

而且乌克兰8年建军已经整编出了足够规模且有实际作战能力的地面部队,在仅仅组织就地防御的作战模式下,可以应对俄军强度并不大的实际攻击。一些实力较强且主动性的单位,甚至还能打出不错的反突击。

混合战争理论本身所倚重的就不是直接的军事打击,如果其威力最大的面皮被拉下,真的让双方军队进入面对面的交锋时,那就得靠硬实力来了,而10余人俄军精锐不足以应付全面的大规模战争。

这是俄军在最佳动兵时机之外,所遭遇的第二个难题:用打混合战争的军队,投入到了一场大规模的常规战中。由于战争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结束,俄军的重大伤亡便不可避免了。

因此对于大国,在追求高效速战速决能力的同时,仍然不应忽视面临大规模常规战争的可能,并丧失相应的能力。即便是俄军效仿的美军,如今都在极力恢复这一能力,可见对于大国来说,具有相应大规模常规战实力,仍是必要的。

想要真正地不战而屈人之兵,不应单纯建立在巧实力的混合战模式之下,也应立足于硬实力,面对不同对手选择不同战法,否则便会遇到诸多难题,骑虎难下。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