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始社会,最初的姓氏的意义并没有融汇成一个意思,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原始时代的姓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组合,氏则是姓后来的分支。
子孙世代的繁衍,一族被分成了若干支,分散到了全国各地,每个分支也都有专属于自己的记号,这就是氏的来源。
从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的动荡,让人们对于姓氏的意义没了更多的讲究,人们开始用氏作为自己的姓,直到秦代开始姓和氏才真正地合二为一。
如今我们每个人的姓氏,其实都是有非常深厚的历史底蕴的,今天要讲述的中国八大“官后代”姓氏,让我一起来看看其中是否有你的姓氏呢?
01姓氏的产生
姓氏最初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因此我们很容易在一些古老的姓氏上看到一些共同之处,那就是它们几乎都带有“女字旁”,如姬、姜、姚、安。
姓氏并不是简单地作为区分氏族和人的工具才出现的,姓氏代表了一个人血缘关系的来源,也赋予了一个人在财产方面享有继承权。
现在我们中国人的姓,大部分都是几千年前产生并流传至今使用的,如今可以考察其来历的姓氏大约可以分为12种。
第一个便是以姓为氏。姓是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生下来的孩子则继承这个姓作为自己的氏。
第二个是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春秋战国时期,周朝分裂,原属于周朝的诸侯国开始自成一家分散在全国各地,而这些国家的名号几乎都成为了现在的姓氏,如齐、鲁、晋、宋、郑、韩这些国家。
其中韩姓的起源最古老的传说则是来自黄帝,黄帝与嫘祖结合以后生下了青阳和昌意二人,昌意后来被贬谪到若水时,十月怀胎生下了儿子韩流。
韩流既是一个人名,也是他所在的氏族的名称,这个氏族的产生则是从昌意族中分化出来的一个分支,“韩”的古意井垣,也是因为传说韩流族在研究储蓄水时发明了水井而产生的。
第三个则是以邑为氏。邑是采邑的简称,它的历史渊源来自周朝,周天子分封各诸侯国国君以同姓或者异姓封地。后世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便继续以采邑的封号作为自己的氏。
在百家姓中,以邑为氏的姓氏都有将近200个,可见以邑为氏的影响之深。
第四个则是以先人的字或名为氏。但这种姓氏流传至今一般是以复姓的形式出现,就如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他的孙子则以他的字为氏,汉代之时便将皇父改为了皇甫。
第五个则是以乡、亭之名为氏。亭和乡都是古代的行政区域单位,这一类姓氏则是非常的少见,可以考察到的共有16个姓氏,如麋氏、欧阳氏、采氏。
用欧阳氏来解释“以亭为氏”的情况,战国时期,勾践的六世孙无强,曾使越国国力强盛过一时,后与楚威王打仗时却兵败被杀,他的二儿子逃难占据了当时的乌程欧余山之阳的欧阳亭。
二儿子驻扎在欧阳亭后,被称为了欧阳亭侯,他的后代因此开始以他的亭称为氏,分化成了复姓欧阳氏和单姓欧氏。
第六个是以居住地为姓氏的。在宋代史学家郑樵的著作《通志·氏族志》中则统计出,华夏姓氏中源于地名的有五百多个,以居住地作为人名的很大一个原因,则是对故乡的怀念。
在古代战乱时期,许多百姓会因为躲避战乱而离开自己世代居住的祖籍地,迁移到较为和平的地点,虽然传统生活的地点变了,但是不变的则是他们的姓氏。姓氏成为了他们念祖最重要的“凭证”。
如南北朝时期的学者颜之推,他祖籍在山东临沂,但后来因为“五胡乱华”的缘故,祖先携带着一家人向南迁移,他将自己对故地的思念寄托在了孩子的名字上,他为自己的三个儿子分别取名为“思鲁”“愍楚”“游秦”。
第七个则是以此地为氏。家中的孩子以“孟仲叔季”的顺序来分别定姓,这样做的很大一个目的就在于确定下后世延续姓的顺序,确定他们在宗族中的顺序。
第八个则是以技艺为氏。在古代,以农为本的缘故,从事手工业的人地位非常的低,因此他们没有权力选择自己的姓氏,从事的事业便成为了他们的姓,如巫、陶、屠。
第九个是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所产生的新的姓氏。
第十个则是以谥号为姓。这种是非常少见的。
第十一个则是皇家赐姓,如后唐的李克勤;还有因避讳改姓而产生的姓氏。
最后一种“官后代”姓,字如其名则是以官职为氏。
02“官后代”姓氏
以官职命名的姓氏在中国还是有许多的,其中比较出名的八个,就让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吧。
根据《通志·氏族略》中的描述,源于官职的姓氏有将近100个,其中最常见的便是司空、司马、司徒、上官、史、乐、钱、李这一类姓氏。
上官氏,源流来自于芈姓,上官氏的氏族是春秋时期的楚国公子阑。对于上官氏是否是作为官职得到命名的其实还有不同的意见,据《史记·楚世家》记载,“上官”原本为地名,是如今河南省滑县东南。
一说是因在春秋时期,楚怀王将自己的小儿子子阑封为了上官邑大夫,所以他的子孙后代便以这个邑名为姓称作了上官氏。
另一说则说是因官职命名,在《元和姓纂》和《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记载,公子阑拜官为上官大夫,因此说是以官衔为氏。
上官氏族的演变则要从春秋时期说起,秦灭六国以后便将楚国的旧贵族迁往了关中,上官氏则被迁往了陇西的上圭(今甘肃天水)。
到唐时,上官氏出现在了中原的河南地区,人才辈出,就如太宗贞观年间的文学家上官仪。
唐末时社会动荡,中原大部分人口都开始向南迁移,上官氏的先人因此也就迁到了福建,并逐渐在福建扎下根来。
李氏,李姓的起源有三,一是出自赢姓,是皋陶之后;二是出自他族改姓;三是出自赐姓改姓。
在这里我们要介绍的就是第一种,皋陶的子孙世代沿袭大理的职位,到了商朝以后便以自己的官名作为本族的姓氏,称为理氏。
殷商末年,世袭为理官的理徵因为劝谏纣王却被杀,他的儿子利贞随着母亲契和氏逃难。
在逃难的过程中,因为没有足够的食物补给,母子二人一路上就靠着吃一些李子才存活了下来,母子二人为了感恩李子,便将本姓“理”改为了“李”。
到现如今李姓的人口早已成为全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姓。
钱氏。这个姓氏的来源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到秦汉时期钱姓在江苏就逐渐发展壮大了起来。
有学者认为,钱姓最开始是被称为“彭姓”,因为钱氏一族的祖先最早生活在陕西省,在宋朝时期钱氏便是排行第二的姓氏,至今都比较常见。
《通志·氏族略》中将钱氏列入了“以官为氏”的类别中,他在书中记载“钱氏,颛顼帝曾孙陆生彭祖,裔孙孚,周泉府上士,因官命氏焉。”
在近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吴越钱氏家族三代就总共出现过五个王,人才更是代代辈出,其中不乏史学家钱穆、文学家钱锺书、政治家等。
张氏。如果把这个姓氏简单地拆分成两个字来看,或许我们能够发现其中的奥秘,“张弓长”,“弓”是其最主要的特征。
张氏的祖先要追溯到上古时代,黄帝之孙,少昊的第五个儿子张挥身上。他原本其实并不姓张,而是姓姬,住在清河一带,是一个文武双全之人。
在逐鹿之战的夜晚,在思考战役该如何进行下去之时,突然看见了天上一组星象,形状极像一把弓箭,因此他赶忙叫手下准备了几根木棍与绳子。
他就一边看着弧星,一边用这些简略的材料作出了古时候的第一把弓箭,也这是因为弓箭,让黄帝的队伍减少了与蚩尤近身战斗的机会,士兵的死亡率也大大地降低,最终战胜了蚩尤。
黄帝看到了张挥的功劳,因此给他封了弓正之职,让他来专门管理弓箭,并赐给他了张姓,自此以后张挥的后人都延续了这一个姓氏。
目前全中国姓张的人口有将近8480万人,位居全国第三。张氏的兴旺也是自古开始的,在古代的时候,姓张的人口就始终稳居全国前三名。
史氏。说到史氏,就不得不提到史皇仓颉,他不仅是造字的第一人,更是黄帝时期第一位出现的史官,后世的人都称他为史皇。
在《路史》中曾记载过他“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园曲之势”,创立出了形象的象形文字,结束上古时代最原始的结绳记事的方式,文字的发明也代表着人类开始真正地进入了文明时代。
辽国时期,辽国在北宋的影响下开始逐渐封建化,设置了专门管理史馆的官位,由当时颇有学识的耶律氏族人担当,因此后世便以官名为姓,逐渐发展成为了庞大的史氏家族。
司马氏。对于司马氏,那就是非常明显地由官职转变成为姓氏,它自殷商时期出现,专门负责的是马匹的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军职。
从西周时期开始,人们便逐渐开始以司马为姓,到汉朝则出现了一个我们都非常熟知的史学大家——司马迁。
魏晋时期,便是司马家最鼎盛辉煌的时期,司马懿在曹魏末年逐渐开始架空曹魏皇帝实权,逐渐把控朝政,再到司马炎时期则是推翻了魏国,建立起了西晋。
司马家的人才也更是代代辈出,但是到如今姓司马的人已经很少了,全国几乎只有2.8万人。
司徒氏。司徒也是由官职命名的复姓,它的来源也可以追溯回上古尧舜时期,舜曾经做过尧的司徒官,负责管理土地和人民,教化百姓等事情。
当舜禅让成为部落首领以后,便命令契为司徒,契在后来则成为了商朝的始祖,将司徒这个官职沿袭了下来。
根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在舜的直系子孙当中就有人以官职司徒为氏,成为“司徒氏”。
但目前姓司徒的人其实很少,或许是因为太过古老和先祖延续的血脉较少的缘故,它并没有进入中国百家姓的行列之中。
司空氏。这也是一个设置于西周时期的官职,专门负责土木和水利工程的建设。
传说中,治过大水的大禹就曾做过司空一职,在他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以后,子孙中便有了一支以“司空”为姓。
与前面两个姓氏相同,因为过于古老,又是复姓的原因,到目前为止我们很少能够看见姓司空的人。
03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古人对于名字可是有非常大的讲究的,姓代表着自身的血脉一般是不可以轻易改变的,他们的名与字也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
古人的名字是有两个不同的意思的,古人幼年时命名,到了成年时才可以取字,因此我们才会常在古人的百度百科上看见如司马迁,字子长这一类的介绍。
字的产生是为了方便他人称谓,自己也可以更好地向平辈和尊者礼貌地称呼自己,这是由父母决定的,在古代是不可以更改的。
名和字虽然看起来有一定的差别,但是两者在意义上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名字之中也融入了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不同的时代反映出的不同的姓名特色,更加能够让我们看到姓名的趣味性。
姓名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名字也都反映出了不同的时代印记,从先秦姓名中我们可以看出非常淳朴的自然美感,没有过多的修饰,如周公旦为长子命名伯禽。
一个人的姓名,从古至今跟许多因素相挂钩,如宗法宗族、政治生活、伦理道德、社会民俗、时代特征。这足以证明姓名不是简单的图腾,更是一个文化浓缩而成的精华。
姓名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代称,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许多个人的追求,如对自然美的追求,上至日月星辰,下至山川河流花草树木,我们都用其为自己冠上姓名,人们将自然的美刻写在名字里,将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归属感体现在名字中。
与其他国家不同,中国的姓氏产生的时间是最早的,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
任何姓氏我们追溯其本源,往往都会归结到黄帝、炎帝的时代,这恰好证实了中国有着非常强烈的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
姓名也携带着中国人浓烈的乡土情怀和寻根意识,或许你我都好奇过思考过“我们的姓氏祖籍在哪里呢?是不是要回去看看那片土地呢?”
流着华人血脉的人,不管身在何方总是会留恋过去的故土。
到如今,每天都会有大批海外华侨回到大陆,进行祭祀黄帝的大典,中华民族的团结感和凝聚力的强大就体现于此。
普通的姓名的背后,不仅寄托着父母对孩子的期盼,更体现了宗族血脉在孩子身上的流传,它闪耀着中华民族两千年积淀下来的民族精神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