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克·肖邦(Fryderyk Chopin,1810—1849),波兰作曲家。
在肖邦的音乐创作中,钢琴作品占有绝对主导的地位,所以很多人愿意称他为“钢琴诗人”或“钢琴之王”。
肖邦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
一、华沙时期(1810—1830)
肖邦在1810年出生于华沙郊区,肖邦的青少年时期正处在波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当时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文艺观念对肖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肖邦的父亲是一位法国移民、中学法语教师,早年曾参加过波兰的民族解放运动,后来创办了一所贵族子弟学校。肖邦他爸特别注重对肖邦音乐的培养,从小就让肖邦和当地的名师学习钢琴和作曲,肖邦在7岁时,就创作了他的第一部作品《g小调波罗乃兹舞曲》(KK.Ⅱa/1,1817)。肖邦经过多年的音乐学习,考入华沙音乐学院,于1829年毕业。1830年,为了艺术上的追求,肖邦决定离开华沙。
这一时期肖邦的作品多是华丽风格,每一部作品都富于浪漫和幻想,体现了一位年轻作曲家的创作热情。相比于之后的作品,这些作品的还缺乏思想深度。其中比较重要的作品有:钢琴与乐队合奏的《波兰主题幻想曲》(Op.13,1828)、《波罗奈兹舞曲》(Op.71,1827—1828)及两首《钢琴协奏曲》(Op.11,21)、《玛祖卡舞曲》(Op.68,No.2,c1827;No.1、No.3,c 1830;)、《夜曲》(Op.72,c1829)等。
二、巴黎时期(1810—1849)
1830年,离开华沙的肖邦在维也纳逗留期间,他得知华沙爆发了反沙俄的武装起义的消息,为之振奋不已。次年9月他得知起义失败的消息,极度难受。有学者认为,《“革命”练习曲》(Op.10,No.12,1832)可能是在这种情感基础上完成的。面对祖国的灾难,身在国外的肖邦在自己的音乐中迸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爱国情怀与悲剧力量。
在巴黎的19年,肖邦的音乐在巴黎时期达到了高度的成熟。特别是从1838到1845这7年,在爱情的影响下,他创作了相当多优秀的作品,其中重要的作品有:后三首《谐谑曲》(Op.31,1837;Op.39,1839;Op.54,1842—1843)、4首《叙事曲》(Op.23,c1835;Op.38,1839;Op.47,1841;Op.52,1842—1843)、2首《奏鸣曲》(Op.35,1837;Op.58,1844)、成熟的《波罗乃兹舞曲》(Op.40,1838—1839;Op.44,1841;Op.53,1842—1843)、《练习曲》(Op.25,1835—1837)、《夜曲》(Op.37,1838—1839;Op.48,1841)、《玛祖卡舞曲》(Op.33,1838;Op.41,1838—1839;Op.59,1845)、《幻想曲》(Op.49,1841)等。
巴黎时期创作的作品相比于华沙时期的创作在篇幅和体裁上要更大,音乐的内涵更深刻,更具戏剧性力量和悲剧性冲突,在作曲技术上也有很多突破。肖邦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在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中是独树一帜的。
肖邦的晚年,境遇凄凉。波兰在1846年的民族起义再度失败,让肖邦备受打击。在最后的这段时间,他创作了《幻想波罗奈兹舞曲》(Op.61,1846)、《夜曲》(Op.62,1846)《玛祖卡舞曲》(Op.67,No.4,1846;Op.67,No.2,1848/1849)等作品。肖邦于1849年去世。
三、肖邦的钢琴音乐
肖邦一生的创作除了少数的室内乐作品和歌曲外,几乎全部创作都专注于钢琴音乐,其中一部分是为钢琴与乐队合奏创作的,体裁包括:钢琴协奏曲、回旋曲、变奏曲、幻想曲、大型波罗乃兹舞曲;另一部分是专门为钢琴独奏创作的,涉及体裁包括:前奏曲、练习曲、波罗奈兹舞曲、叙事曲、谐谑曲、夜曲、玛祖卡舞曲、奏鸣曲、圆舞曲,即兴曲、幻想曲、摇篮曲等。
这其中独奏作品更能代表肖邦钢琴钢琴音乐的艺术水准。
(一)玛祖卡舞曲
肖邦的玛祖卡舞曲来源波兰3种三拍子舞曲:玛祖卡、库雅维亚克、奥别列克。肖邦将这三种民间舞曲高度艺术化,形成玛祖卡舞曲这种钢琴体裁。而肖邦的玛祖卡舞曲作品又可以分为两类:
其中一类具有民间风格,单纯质朴,篇幅较小,代表性的有:
肖邦:《♭B大调玛祖卡舞曲》(Op.7,No.1,1830)
肖邦:《C大调玛祖卡舞曲》(Op.24,No.2,1833)
肖邦:《D大调玛祖卡舞曲》(Op.33,No.2,1838)
肖邦:《C大调玛祖卡舞曲》(Op.56,No.2,1843—1844)
另一类具有城市风格,华丽辉煌,艺术性很高,篇幅较大,代表性的有:
肖邦:《a小调玛祖卡舞曲》(Op.17,No.4,1833)
肖邦:《♭b小调玛祖卡舞曲》(Op.24,No.4,1833)
肖邦:《c小调玛祖卡舞曲》(Op.56,No.3,1843—1844)
肖邦:《f小调玛祖卡舞曲》(Op.63,No.3,1846)
(二)波罗奈兹舞曲
波罗奈兹舞曲来源于历史上波兰贵族沙龙中的三拍子舞曲。肖邦把这种体裁改编为具有厚实音响、密集和弦、大三段结构的华丽辉煌的艺术体裁。代表性作品有:
肖邦:《A大调波罗奈兹舞曲》(Op.40,No.1,1838)
肖邦:《♯f小调波罗奈兹舞曲》(Op.44,1841)
肖邦:《♭A大调波罗奈兹舞曲》(Op.53,1842—1843)
(三)前奏曲与练习曲
前奏曲和练习曲这两种音乐体裁虽然早已存在,但肖邦的前奏曲和练习曲更加具有个人风格,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技术复杂,且具有情绪化的音乐主题、展示了不同的浪漫主义的艺术气质。其中有:
气势磅礴风格的作品
肖邦:《d小调前奏曲》(Op.28,No. 24,1838—1839)
肖邦:《♭b前奏曲》(Op.28,No.16,1838—1839)
肖邦:《c小调练习曲》(Op.10,No.12,1830—1832)
肖邦:《b小调练习曲》(Op.25,No.10,1835—1837)
清新明快风格的作品
肖邦:《F大调练习曲》(Op.10,No.8,1830—1832)
肖邦:《F大调前奏曲》(Op.28,No.23,1838—1839)
肖邦:《♭A大调练习曲》(Op.25,No.1,1835—1837)
肖邦:《♯g小调练习曲》(Op.25,No.6,1835—1837)
忧郁悲凉风格的作品
肖邦:《a小调前奏曲》(Op.28,No.2,1838—1839)
肖邦:《c小调前奏曲》(Op.28,No.20,1838—1839)
肖邦:《E大调练习曲》(Op.10,No.3,1832)
肖邦:《♯c小调练习曲》(Op.25,No.7,1835—1837)
(四)夜曲
最早创作夜曲的并不是肖邦,是一位叫菲尔德的英国作曲家。肖邦在菲尔德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夜曲确立为具有强烈个人特色的音乐体裁。肖邦的夜曲是极具浪漫气质的体裁,它的特点是:悠长细腻,旋律中有大量装饰音、和声变化丰富,音乐织体复杂。代表性作品有:
肖邦:《F大调夜曲》(Op.15,No.1,1830)
肖邦:《♭E大调夜曲》(Op.9,No.2,1830—1832)
肖邦:《♯F大调夜曲》(Op.15,No.2,1832)
肖邦:《♭D大调夜曲》(Op.27,No.2,1835)
肖邦:《♯c小调夜曲》(Op.27,No.1,1835)
肖邦:《c小调夜曲》(Op.48,No.1,1841)
(五)圆舞曲
圆舞曲又叫“华尔兹”,它是一种用于伴舞的三拍子舞曲体裁。肖邦将这种体裁进行艺术化创作,使得他的圆舞曲在体现了一种浓郁的沙龙气质的同时,又会体现出一种富丽堂皇的高雅气息,代表性作品有:
肖邦:《♭E大调圆舞曲》(Op.18,No.1,1831)
肖邦:《♭E大调圆舞曲》(Op.34,No.1,1832)
肖邦也有一些《圆舞曲》是哀愁忧伤气质的,比如:
肖邦:《a小调圆舞曲》(Op.34,No.2,c1834)
肖邦:《♯c小调圆舞曲》(Op.64,No.2,1847)
(六)谐谑曲
肖邦的谐谑曲通常采用相当复杂和自由的曲式结构,篇幅宏大、主题材料之间有强烈的对比和冲突。肖邦的谐谑曲已完全超越了这种体裁原有的诙谐、轻盈的性质,而成为内涵严肃、极富戏剧性的音乐形式。代表性作品有:
QQ音乐 ——肖邦:《b小调谐谑曲》(Op.20,c1835)
(七)叙事曲
叙事曲是肖邦钢琴作品中另一类单章大型体裁,其在曲式结构上通常会采用类似于奏鸣曲的曲式结构,但这种结构比传统的奏鸣曲式要更为复杂。叙事曲与谐谑曲同样作为大型体裁,其与谐谑曲不同的是它同浪漫主义诗歌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有学者认为,肖邦的叙事曲具有一定的标题性质。确实,在肖邦重要的叙事曲中是与诗歌有联系的,比如:《g小调叙事曲》(Op.23)是根据波兰诗人密兹凯维支的长诗《康拉德·华伦洛德》创作的;《F大调叙事曲》(Op.38)是根据密兹凯维支的诗歌《希维德什扬卡》创作的。
肖邦:《g小调叙事曲》(Op.23,c1835)
肖邦:《F大调叙事曲》(Op.38,1839)
此外,肖邦的大型题材《f小调幻想曲》(Op.49,1841)和《第二奏鸣曲》(Op.35,1837)也是十分不错的作品。
肖邦:《f小调幻想曲》(Op.49,1841)
肖邦:《第二奏鸣曲》(Op.35,1837)
结语
肖邦一生的创作,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在继承了古典主义音乐精华的同时突破创新的过程。肖邦在音乐上最大的特色就是十分具有民族性,这体现在他对玛祖卡、波罗乃兹等民间音乐体裁的挖掘与创新上,显示了他扎实的音乐能力的同时,也流露出肖邦的爱国情怀。结合肖邦的音乐创作来看,他将前奏曲、练习曲、夜曲、谐谑曲、叙事曲、幻想曲等音乐体裁的发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为后来的作曲家提供了创作参考。在他的钢琴音乐中,经常有着异常新颖、细腻的织体,独具魅力的旋律、色彩丰富的和声语言以及不同以往的曲式结构,这些特征,共同组成了“肖邦风格”。整体来看,肖邦的音乐为浪漫主义音乐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对钢琴音乐的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暗示了民族主义音乐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