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爱百科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百科

秋后问斩的来历 ?为啥一定要秋后问斩呢

时间:2023-12-28 14:08:48 作者:宝鸡政法

一、“秋后问斩”为何在秋分后

古书上和历史剧中都经常有“秋后问斩”这样的话,好多人会把秋后问斩理解成秋天问斩,或者是立秋后问斩,其实都不是。所谓秋后问斩,指的是过了秋分节气后问斩。

据记载:“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意思是说:天气渐凉,霜降开始,天气冷的蝉已经开始哀鸣了,鹰因为要用鸟以祭祀,开始长空抓鸟杀戮。

古人为什么规定行刑要在秋分以后进行?人们认为,秋后,鹰都开始杀鸟祭祀了,人类也就可以问斩犯人,以伸张正义了。

秋冬行刑我记得最早应当是在春秋时期,有记录的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秦汉时期曾明文规定,除“决不待时”的重刑死囚外,其他死刑犯,只能在秋冬时节行刑。

从此“秋冬行刑”就被载入律令而制度化。以后的各个朝代都遵照此制度执行,除了谋反等大罪可以立即处决外,一般死刑犯都要等到秋天霜降后冬至以前才能问斩。

在古人的思想中世界上的一切全都是由神决定的,所以他们比较信奉神灵。因为春夏季节万物复苏,到处都充满了生机,贸然杀人有违常理,所以最终决定把犯人定在秋后问斩。

二、其他季节为什么不行

汉儒董仲舒《春秋繁露》认为,“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

庆、赏、罚、刑为帝王的四种执政行为,要与四季变化相适应。董仲舒认为,春夏应该行赏,秋冬才可行刑,此即后来所说的“秋后问斩”。

但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并不是董仲舒,《礼记·月令》中已有仲春之月“毋肆掠,止狱讼”和秋天“用始行戮”的说法,只是董仲舒将其上升至理论高度。

据《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元和二年刘炟下诏称:“王者生杀,宜顺时气。”古人认为杀生不能“逆时”,秋冬是肃杀凋零的时候,行刑是“顺时”。

汉魏时一般在霜降以后至冬至之间;隋唐及以后,一般选择在秋分至春分之间。唐《狱官令》规定:“从立春至秋分,不得奏决死刑。”如果违反这条规定,“徒一年。”

“秋分”节气之后可以处决死囚,但“秋分”这天是不能行事的。崔寔《四民月令》引《千金月令》称:“秋风之日,勿杀生,勿用刑,勿处房帷……”。

三、“秋后问斩”的缘由

秋天在我们的词语描述中可以用肃杀一词,《黄帝内经》中提及春生夏长秋杀冬藏,人认为秋天就是肃杀之时,在这个季节里杀人符合天地运转的规律。

在古代,人们认为秋后问斩就是顺应天意,按照上天的旨意,这样才不会受到天神的惩罚。所以在秋天处决犯人认为是替天行道,顺应天时。

“秋后问斩”大部分是在秋冬季节斩杀犯人,具体时间一般在农历的九、十、十一、十二月,从西汉开始一直到清朝末期都是这个时间。

选择秋冬二季实行的原因,农民在秋冬二季较为空闲,不用种粮食,强迫民众观看,有考虑示警的作用,当然这也与古人“不误农时”的考虑有关。

在古代,以至于到今天,秋后一般都是算总账的时间。所以,到了秋天,人们进行清算了结。而“秋后问斩”,也沿用了此含义。

而对此的另外一种说法就是:秋天时节,百姓都处于农闲期间,此时处决犯人更能引来百姓围观,起到昭告天下、震慑四方的作用。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