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爱百科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百科

晋阳唐氏起源 :张氏始祖开拓晋阳古城,晋阳名胜晋祠是中华唐氏的祖祠

时间:2024-05-13 21:46:01 作者:创业商道崎岖路

台骀因治汾水其功绩彪炳史册,后人在晋源区立有祠堂。但其实他不是张姓始祖,张公挥才是张姓始祖,台骀是其孙子而已,张姓的祖祠在河北省清河县,张公挥的祖坟在河南省濮阳市。这一点有历史文物古籍作证。但即便如此晋源区的台骀庙的建造时间也在唐叔虞祠之前。历史沿革,沧海桑田,南北朝时期的纷争,我们可以以在“三家分晋”的历史缝隙里约莫推测出唐晋之缘源关系,时至宋元明清更是以讹传讹,终不至晋之来源。直到建国后的一系列考古发现才逐渐揭开了神秘的历史谜团。

多年来中华唐氏宗亲都在晋祠祭祖,其热闹程度非同一般。唐氏来源出自祁姓和姬姓,为轩辕黄帝之后。相传帝尧是黄帝的玄孙姓伊祁,名放勋,尧是他的謚号。他的部族最初被封于陶,后迁于唐,又迁于晋,最后定都于平阳。所以被称之为陶唐氏。尧成为天子后开始以唐为国号,所以又被称之为唐尧。尧做了180天天子后禅位于舜,尧去世后舜封他的儿子丹朱为唐候(河北省唐县),到周武王灭商后建立西周,唐之后人刘累在其唐地发生叛乱,被周公剿灭。周成王继位后将唐之故地封给了其弟姬虞,古称唐叔虞。尧之后人被封于杜国(陕西省西南地区)故称唐杜氏。再以后唐杜氏又迁栖到湖北、湖南逐步地向南发展,另外唐叔虞的后人也以唐氏为姓,这就是唐姓的源渊。

晋国始祖是唐叔虞,他也是周武王的次子,周成王的弟弟,当初周武王与王后邑姜交会时,王后做了一个梦,梦见上天对周武王说:“我让你生个儿子,名叫虞,我也把唐字赐予他。”等到王后生产之后便发现刚出生的姬虞的手掌心里握着一个字就是虞,所以按照天意就给他取名姬虞,公元前1043年武王病故,成王继位,唐地发生了由武庚参与的“三监之乱”,成王特意委派周公旦前往平息了这场针对周公的叛乱。一天成王与弟弟在园林里做游戏,成王把桐叶削成圭状送给姬虞,成王说:就把它封给你吧!”史称“桐叶封唐”。太史官一方面予以记载,另一方面建议成王应该择良辰吉日册封姬虞,周成王赶紧说:“我和他开玩笑呢!”史官说“君无戏言,言而有信,只要你说的话我必须记下来,而且必须按礼制完成!”周公旦非常赞成这个观点,所以周成王选择良辰吉日把古唐地封给弟弟姬虞,古唐地在河汾之东,方圆百里,人们称之为唐叔虞,姬姓,字子于。——《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

台骀是开拓晋阳古城最早的人,《左传》昭公元年记载:“黄帝五子金天氏少昊青阳有裔孙叫昧,任当时的治水官,其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允格,一个叫台骀。台骀继承了父亲的职务,治理了汾河,洮河与大泽,大泽也称晋泽,也称之为晋水。经台骀治理后,人类才始住大卤,当时又有人称它为台骀泽,就是现在太原市晋源区晋祠周围盛产大米的区域,这片区域被誉为“北国江南”,台骀治水有功,尤其是为老百姓带来福衹,让人们免遭水灾伤害,受到帝颛顼的嘉奖,封于汾川,为河汾之神。台骀是一位早于大禹治水人物,老百姓以建庙祀之,故在最早的晋祠建立台骀庙,晋祠台骀庙的建造是早于唐叔虞祠的建筑古籍。

晋祠,初名为唐叔虞祠,又称晋王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始祖唐叔虞而建。姬虞受封古唐国以后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使古唐国的老百姓安居乐业,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形成了以后几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当时的一派欣欣向荣之兴旺景象。姬虞去世后,后人在其封地选择一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风水宝地建起了这座祠堂来供奉,祭祀唐叔虞,所以初名唐叔虞祠。姬虞的儿子姬燮,又称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改古唐国为晋,这个晋字有很多寓意,有尊敬的含义,有上进的含义,有进取的含义,简之,改唐为晋寓意深刻,为晋国618年的国祚奠定了一个坚实的精神基础,这也是山西省简称晋的源由。晋祠重重建于北魏386年,现存有宋元明清古代建筑百余座,雕塑百余尊,各种碑碣四百余通,千年古树二十余棵,文物精品之多实属罕见。晋祠内的主要建筑“圣母殿”,重建于北宋,殿内43尊彩绘泥塑作品除了圣母身边的小塑象外,其他的都是宋代原创作品。

姬虞在古唐国执政30余年,与公元前1011年病故,其子燮父继位,并且改国号唐为晋,这也是受到当时周天子康王的恩准的,成为晋侯燮。那么燮父为什么要改唐为晋呢?其依据又是什么呢?自东汉以来大家都认为因古唐国境内有晋水而改称晋国,这种说法源于东汉史学家班固,班固(公元前32——公元前92年)字孟坚扶风要陵人,《左传.昭公元年》在记载“叔虞封唐”时是这样说的:“迁实沈于大夏主参,以处大原。”大夏之意就是指太原盆地位于平坦之地。班固认为大夏,大原泛指晋阳大地,并以此为依据,将此与“叔虞封唐”紧密地联系起来,将姬虞封地具体化到晋阳古城一带。故《诗》唐国,晋水所出,东入汾。并借《史记、晋世家》:“唐叔虞子燮是为晋侯文句,”

认为燮父即称晋侯,而且遂国号亦改为晋,必然境内有晋水或者晋山。

东汉经学家郑玄作《诗谱》时由于有了《汉志》,不但认为晋阳古城为晋国故地,同时也给这个晋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诗谱》中说:“晋者,唐尧旧都之地,今日之晋阳古城是也。尧始居于此,后迁平阳。成王封胞弟姬虞于尧之故墟,曰唐侯。”为《汉志中》的晋水确定了方位。很显然此地不仅有晋水,而且是位于晋阳古城之西南,至子燮,改为晋侯,为汉书中的晋水确定了方向,即内有晋水则故都在其北边,形成了晋阳古城之说。

自东汉以来的历史学家,地理学家如杜预,郦道元,顾祖禹等也都赞成晋阳之说。尤其是唐代,因李唐发迹于晋阳,当时许多文人都把晋阳描绘成“龙兴之地”,致使晋阳古城在太原市晋源区的历史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

晋阳古城是春秋末期正卿赵鞅指使其家臣董安于在古唐国遗址上重新修建的见《史记.国语.晋语九》。

燮父服务于周成王之末,周康王执政期间,正是西周王朝的鼎盛时期。燮父改国号唐为晋,在当时来讲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事情,一个正处于鼎盛时期的周王,又实行着等级森严、严格的周朝礼制,岂能容许下属诸侯随意改变国号?所以燮父改国号肯定是通过周康王的恩准的。那么燮父以何为依据改唐为晋呢?燮父改唐为晋肯定有原因,那么周王室又为什么同意燮父改国号呢?当然是为了周王室的政治需要,这便是当时唐叔虞封到古唐国以后,带领当地老百姓励精图治,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从而出现了农作物(谷子)一柱双穗的吉祥,丰收的大好局面。所以就产生了“晋献嘉禾”的历史典故。唐叔虞把嘉禾敬献给周成王,成王又转赠给东土作战的周公旦。

《史记.鲁国公世子》载:“天降福衹,唐叔虞得嘉禾,异母同颖,献之成王,成王命姬虞以馈周公于东土,作《馈禾》。周公即受命禾,嘉天子命。作《嘉禾》。”这段记载的意思是唐叔虞分封到古唐国以后,由于其非凡的才能,德性交好,武艺高强,且治国有方,于是天降大福与民间,农田出现了异母同颖之祥瑞征兆,于是唐叔虞将这株嘉禾敬献给成王,成王又命叔虞将嘉禾送给在东征的周公旦,周成王作《馈禾》,周公旦作《嘉禾》赋诗撰文相符合。嘉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即西周刚刚消灭殷商取得政权,“三监”和武庚又搞叛乱,周公东征胜负未卜之时,嘉禾被赋予了特殊意义,与当时的以德配天的思想联系在一起,寓意天下归周是大势所趋。可以想象当周公东征胜负未卜姬虞晋献“”嘉禾,成王还作“馈禾”之篇,即命姬虞将嘉禾及《馈禾》赠予周公,这对于周公平叛作战是极大的鼓舞,同时也极大地鼓舞和坚定了东征将士们战斗意志和必胜的决心,于是周公嘉天子命作《嘉禾》以报成王,就是这样嘉禾的晋献,使周公在三年内很快平息了“三监之乱”并且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巩固了西周政权的稳定。所以这株嘉禾给予西周王室和贵族们心理的慰籍是功不可没呀!在姬虞的子孙们看来先祖向成王晋献嘉禾,并且得到了周成王的肯定与褒奖,这当然是一桩不朽的盛事和国家莫大的荣誉,值得后人去永远纪念。况晋,进也。日出万物进。并且晋还有前进和上进的寓意,所以燮父正是基于对父亲唐叔虞历史功绩的敬仰,继位后改称晋侯,并将国号改唐为晋,周康王出于对叔父当年敬献嘉禾,在东征和平息“三监之乱”的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很快恩准了燮父改唐为晋之举。

燮父继位后带领当地老百姓艰苦创业,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经济,国力逐渐强大,曾经多次受到康王的嘉奖。正如《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楚灵公对右尹子革曰:昔我先王熊驿与吕汲、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四国皆有份,独我无有。”意思是楚灵公对右尹(官职称谓)子革说:“当年我先王熊驿入楚国始封君,和齐国君吕汲,卫国君王孙牟,晋国君燮父,鲁国君禽父,一起事奉周康王。四国都被赐于诊宝玉器,唯独我国没有。”可见燮父作为晋国的国君是康王的股竑之臣,并被赐于珍宝玉器,为后代“文侯勤王”,“献公拓疆”“文公称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使晋国这一国号一直使用了600多年,直到晋烈公十九年(公元前403年)魏赵韩三家分晋,晋国依然保留着翼城、曲沃、新田、绛县等城邑,在(公元前376年)晋静公二年三家灭晋,晋国才彻底结束。

但是周成王“剪桐封弟“于古唐国,人称唐叔虞,这是不争的事实。燮父在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为纪念其父亲唐叔虞,为其修建祠堂以供奉和祭奠先父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笔者认为晋祠为天下唐氏祖祠的道理就在于此!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