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谁都可以上网说几句,虽然有进步的一面,但在一些比较专业的事情上,反而经常会出现有些“反智”的声音。
比如在相声领域,笔者就对两种反智的言论感到非常可笑:
一个是有些网友认为,相声艺术起源于地摊,荤段子屎尿屁这些低俗内容才是相声本来的面目。
另一个是有些网友认为,相声只有高雅和三俗之分,而且是对立的关系。
这两种观点明显是一些对相声行业历史毫不了解的人,被一些别有用心的相声明星给洗脑了。
一、相声的起源并非地摊文化
相声起源可以有三种说法,远古起源,行业祖师和现代起源。
相声的远古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俳优,代表人物之一叫优孟,他的工作是通过讲故事或者COSPLAY演戏的方式去给诸侯王诠释一个道理,由于他语言诙谐表演精彩,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成语里有一个词叫“优孟衣冠”,说的就是他cosplay别人的事。
那么优孟的工作单位是哪儿呢?宫殿,具体说就是在楚国楚庄王身边,这肯定不是地摊吧。
相声的行业祖师是东方朔,旧社会摆知时相声艺人都要向东方朔的雕像行大礼,相声界夸人一般喜欢用“曼倩遗风”形容,曼倩,东方朔的字。
相声行业尊奉东方朔为祖师爷属于借蔓儿,但东方朔的工作确实和俳优有点儿类似,只不过档次比优孟他们高了不少,他可是汉武帝的大臣,当然也不是地摊。
相声的现代起源是清朝中期在八旗子弟里流行的岔曲和其中的拆唱八角鼓,这属于当时的统治阶级旗人们日常娱乐沙龙里的玩意,当然也不是地摊。
在现代相声诞生的时候,第一个叫出“相声”名字的张三禄是拆唱八角鼓艺人,而被相声行业尊奉为祖师爷的朱绍文干脆是一名秀才。
不要以为秀才很普通,那可比现在的985大学生值钱很多,陈独秀、胡适也都是秀才出身。
被朱绍文代拉师弟一起成为相声行业祖师爷的沈春和和阿彦涛,一个是说评书的,另一个是旗人,一百多年来几乎所有的相声艺人论资排辈都出自这三个人门下,可这三个人没有一个是靠说荤段子屎尿屁混饭吃的下三滥艺人。
综上,相声行业不论从远古还是现代起源上看,其出身都不是地摊,他们的作品也不是荤段子和屎尿屁。
二、相声历史上的知名艺人和段子都是以文明著称的
从朱绍文开始,相声行业历代的知名艺人中,没有一位是依靠低俗表演成名的,李德钖将相声带进戏园,张寿臣将相声带进茶社,常宝堃在有线广播里成名,侯宝林在戏院里攒底......
你有兴趣的话可以按照马三立和殷文硕整理的相声谱系排查,看看凡是出现在上面的正儿八经的相声艺人,有几个是靠说屎尿屁荤段子成名的。
相声行业确实存在过一小撮比较毁行业名声的艺人,不过这些人多数没有师承,也就是不被相声行业承认,因为相声行业从诞生起就始终坚持着向梨园行学习,一代代相声艺人始终坚持的方向都是文明相声,
侯宝林为什么能在天津一举成名,不仅被天津群众喜欢,还被一些社会名流追捧,甚至连唱戏的媳妇都是从听侯宝林相声开始建立缘分的,原因就是他的相声,文明。
相声常家的启明茶社为何在北京城赫赫有名,不仅马季这样的青年人着迷,妇女老幼都愿意去听,原因是启明茶社坚持走文明相声路线。
我们再看相声行业最早的经典作品,如《文章会》《大保镖》《五红图》《八大改行》《汾河湾》《黄鹤楼》以及单口相声《九头案》《君臣斗》什么的,有几个是靠荤段子和屎尿屁传承下来的?
所以,相声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是文明雅致、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民间曲艺,荤段子屎尿屁确实曾经在相声行业存在过,但那并不是主流也从来不是相声行业前辈们追求的方向。
如果相声行业前辈们真的在天有灵的话,你敢到他们坟头前说“屎尿屁和荤段子是相声的本来面目”吗?
三,通俗不是三俗的挡箭牌
高雅和三俗,在相声行业历史上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概念,如今却被一些相声明星炒来炒去,最后很多人被洗脑,以为相声行业里只有高雅和三俗两种相声,而且是对立关系。
这些人的脑海被人为植入了一种概念,那就是:高雅的相声是教育人的,是念报纸。三俗的相声是让你笑的,是真正的相声。
实际上呢?
首先,哪怕从春秋战国的优孟开始再到朱绍文、马三立、侯宝林和马季,相声行业大部分作品都是以寓教于乐为目的的,其方法或者是讽刺,或者是自嘲,或者是夸张。比如《文章会》《马大哈》《空城计》《打电话》《打电话》《五官争功》直到《小偷公司》《电梯奇遇》等等,相声行业创作的大方向一直都是寓教于乐。
所谓相声是教育人的,本身没错,不光相声,我国传统艺术中如京剧、评剧和二人转的很多曲目都有寓教于乐的目的。
举一个例子,知名相声艺人郭德纲先生曾引用过的“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这也是传统相声里来的教育内容,难道因为郭德纲先生在相声里给观众说了一些做人的道理,他的相声就是高雅的,不可乐的,教育人的,念报纸了?
同样是教育人,有郭德纲这样的直抒胸臆,也有姜昆的一针见血,比如《电梯奇遇》,也有牛群冯巩的绵里藏针,比如《小偷公司》,也有马季的寓言,如《五官争功》,还有高英培闫月明的荒诞,如《好好好》。
那么,为什么有个别演员非要给观众灌输相声不能教育人呢?说到底还是水平问题,如果他只会浅薄地搞笑,不懂也不会在作品里融入寓教于乐的内容,那当然要“扬长避短”了。
其次,相声行业对作品的风格追求的是“雅俗共赏”,不论是社会的哪个阶层的观众,都能欣赏这段相声。
我们在历届春晚上听到的很多相声都属于“雅俗共赏”的作品,传统相声里的《改行》之类作品也都属于这个范畴。
但是,雅俗共赏的作品创作难度比较大,比如马季的《宇宙牌香烟》,短短几分钟的作品,从创意到成型到排练再到表演,长达一两个月,这需要相声艺人不仅有耐心还要有水平。
可有些相声艺人的水平不够,创作不出来雅俗共赏的作品,那只好在三俗上打转了。
而且,我们要注意的是,雅俗共赏里的“俗”并不是三俗,而是通俗。可现在有个别艺人就喜欢在这个“俗”字上做文章,拿三俗去混淆通俗,用通俗去当三俗的挡箭牌。
实际上,像马季的《宇宙牌香烟》也是一个“俗”的作品,不过人家是通俗,全国人民都能听懂都能笑,像屎尿屁、荤段子和捧哏媳妇之类的都属于三俗中的低俗,不能和通俗划等号。
综上,三俗的东西,在相声行业历史上一直处于行业的低端和角落,属于被摒弃的东西。光大相声行业,应该光大的是相声行业里健康和雅俗共赏的东西,而不是捡起老祖宗扔掉的垃圾说是宝贝。作为相声听众,则要尊重相声艺术,不要被一些商人轻易洗了脑。
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