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爱百科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首页 人物简介

【革命先烈故事】无产阶级革命家——瞿秋白烈士

时间:2023-12-29 21:08:39 作者:网信永清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出生在江苏省常州市,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也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35年2月,瞿秋白在福建长汀遭国民党军队包围被俘,6月18日,饮弹洒血,从容就义,时年36岁。

五四运动是瞿秋白一生政治生涯的开始。他一反历来埋头书斋的文弱气质和内向性格,在酷热中奔波于街头,联络、组织、演讲……五四运动既使瞿秋白受到震惊、鼓舞,又使他进一步看到中国社会问题的深重,促使他去思考中国的各种现实问题,去探索中国的出路。“从孔教问题,妇女问题,一直到劳动问题,社会改造问题;从文字上的文学问题,一直到人生观的哲学问题就在这一时期兴起,萦绕着新时代的中国社会思想。”

为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在俄文专修馆继续学习的同时,瞿秋白同瞿菊农、郑振铎、耿济之、许地山一道组织筹办《新社会》旬刊。在《社会运动的牺牲者》一文中,他指出:“我们想改良社会最好是要能做到本着改革现社会一切组织的一步。”他认为要进行改革,从文化运动直到社会运动,中间一定要经过的就是一种群众运动。要使社会改造获得成功,那就必须把群众运动和社会改革运动结合起来,改革旧制度,打破旧习惯,建立“新的信仰、新的人生观”,用“新的信仰、新的人生观”去创造“新的生活”。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瞿秋白坚持国共合作的正确意见,并为大会起草了党的纲领草案,自此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为党的理论建设和宣传工作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指出武装斗争的必要性的人。他指出,中国革命要将武装革命和群众运动同时进行,互为促进。“五卅”惨案发生后,他从帝国主义对工人群众的血腥镇压中迫切地感到,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就必须着手建立工农自己的武装,要用革命武装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他说:“有平民之军队而后有平民之政权,然后可以雪耻,可以立国,可以求得我四万万人梦想中之自由与独立。”

瞿秋白创作的杂文明白晓畅,与鲁迅的杂文合称“双璧”。如果说,鲁迅的杂文是匕首,因为它们锋利无比地刺向敌人的心窝,深入事物的底蕴,那么,瞿秋白的杂文就好比是照见魔怪的明镜,因为它们清晰地揭穿了敌人的面目。他在题为《沉默》的文章中写道:“至于对付将要呼吼起来的声音,那就有一切种种的武器,可以用来堵住民众的嘴和鼻子,割断那些会呼吼的喉管。于是乎对人说:这些小百姓沉默了!但是,总有那一天这些不中听的声音终究要湮没不住的。……这种静止和沉默之后,跟着就要有真正震动世界的霹雳!”文章揭示了国民党反动派封锁消息,在于掩盖其虚弱,说明了人民力量的强大和不可战胜,预示了革命的胜利前景。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开始撤离苏区,瞿秋白由于身患肺病留在苏区,担任苏区中央分局宣传部长。苏区在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下,形势非常危险,中央分局决定将瞿秋白、何叔衡、邓子恢等转移。

1935年2月11日,瞿秋白一行从瑞金九堡附近起程前往福建,准备转道广东到香港或去上海。2月24日他们到达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队包围,瞿秋白不幸被捕。敌人逼他投降就范,但他坚决拒绝,并在狱中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就是国家前途的光明。”

6月18日,国民党宣布枪决令,他视死如归,说:“人生有小休息,也有大休息,今后我要大休息了。”他高唱《国际歌》、《红军歌》,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走向刑场,慷慨就义,时年36岁。他是中共第四届、五届、六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临时政治局主席。

瞿秋白的一生,疾病缠身,日常事务繁重,但他知识渊博,才华横溢,拼命工作,留下了大量的著作,许多重要作品收入了《瞿秋白选集》、《瞿秋白文集》。

瞿秋白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无论是他英勇献身革命事业的光辉事迹,还是涉及政治、哲学、文学、史学、翻译等众多领域的重要思想,都值得后人怀念、继承和发扬光大。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