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爱百科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百科

318历史事件 ,走近造成伤亡200余人的“三一八”惨案

时间:2024-05-26 11:25:48 作者:吴吴杂谈

“三一八”惨案指的是什么?“三一八惨案为何会发生?真实的历史情况是怎样的?

01

“三一八”惨案指什么?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上学时,鲁迅的文章基本每个学期都伴我们左右,小学的《少年闰土》,初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孔乙己》,高中的《拿来主义》《祝福》等等,入选各年级,各版本教材的,多达十余篇。鲁迅先生的文章力透纸背,尖锐隽永。可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对“三一八”惨案发生的始末却没有说得特别详细,那当时具体是什么情况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三一八”惨案指的是1926年3月18日,北京工人、学生代表和革命群众在天安门前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国民大会”,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反对日本帝国主义,驳斥八国通牒,要求驱逐八国公使,却被开枪射杀,当场死亡47人,200余人受伤,文章中的刘和珍和杨德群就是当时遇害的,李大钊、陈乔年等人也在惨案中负伤。

彼时与学生对峙的卫兵

那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惨案的发生呢?是执政府无良,还是误会一场呢?让我们一起走近“三一八”惨案的历史。

02

“三一八”惨案始末

“三一八”惨案发生地位于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这里原称铁狮子胡同,旧门牌为1号,俗称“铁1号”。清朝时为和亲王府,清末改为贵胄学堂, 后与西侧的承公府一并拆除, 重新建起了三组砖木结构的楼群。大门在主楼前面,坐北朝南,门前一对石狮子。1912年,袁世凯将总统府和国务院设在这里。1919年以后,靳云鹏将这里改为总理府。1924年段祺瑞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这里遂改为执政府。解放后,共青团东城区委在大门东侧竖起的纪念碑, 上面写着:“三一八”惨案发生地。

“三一八”惨案,其实源头在于大沽口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天津大沽口可以说是一个无法愈合的伤口,1856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都是从这里登陆的。

1926年3月,大沽口再次告急。当时,冯玉祥的国民军和张作霖的奉军已经开战,为了支持张作霖,并借机干涉中国内政,谋求自身利益,日本公然派军舰炮击大沽口,国民军被迫还击。事后,日本纠集了《辛丑条约》的签字国,以违反条约为由,向段祺瑞执政府发出所谓的最后通牒,要求立即恢复通航。

《辛丑条约》内容及影响

所以,1926年3月18日上午,为了反对《八国通牒》,反对帝国主义干涉我国内政,群情激愤的学生、工人、市民在天安门前举行了“反对八国最后通牒国民大会”,会后由2000余人组成的请愿团就高呼着口号,浩浩荡荡地朝着执政府列队出发了,李大钊、赵世炎,陈乔年等人也在游行队伍之中。沿途马路两旁,人山人海,纷纷脱帽鼓掌表示支持。下午1时20分许,队伍到达执政府门前。

游行队伍

可这时很多人还没注意到,北新桥以南,交道口以东,铁狮子胡同东西两口,执政府门前已密集了全副武装的军队了。游行队伍在执政府门前排列站定后,派代表要求会见段祺瑞。

鲁迅在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任教时的学生李世军回忆:

当我刚刚拍了一张游行队伍的照片后,突然听到“执政府”门楼的窗户里向外叭、叭、叭地放了三枪(手枪声),大屠杀的信号响了。大门口的军队立即行动,东西两辕门的卫兵也同时开枪,对准群众平射,枪声密如连珠。不到200平方米的空场,刹那间变成了尸山血海。

我和邓飞黄先冲向东辕门,可是辕门口的军队正在密集开枪,死伤的人堆起很高,冲不出去,只得转到广场南面的影壁背后躲避。这时影壁背后的马厩里,已经堆满了倒下去的人,有的还在挣扎,其中有我认识的几个北大、女师大同学倒在马槽下,只见一个军官还用驳壳枪继续对准他们射击。持长枪的士兵继续开枪,有的士兵大概因为人太挤了,回不过手来开枪,便用木棒对着受伤倒在地上的人狠狠地打。我看冲不出去了,只好伏倒在影壁下和一堆死伤者趴在一起。过了一会儿,不知是谁拖了我一把,说:“赶快从西辕门跑啊!”我被提醒了,便跟着向西挤去,子弹呼呼地从头顶乱飞。挤到西辕门口,看见死伤的人比东辕门口更多。正在犹豫间,看见离我大约50米的海军部门前的士兵忽然卧倒了,准备继续射击。我连忙跳出西辕门,沿铁狮子胡同向西跑,子弹仍然不断掠空而过。

……

第二天(3月19日),学校停课了。清晨,我和杨春洲怀着沉痛的心情去到铁狮子胡同。一进东辕门,触目惊心的是一排一排的薄皮棺材摆在东墙根下,棺盖上覆着一层薄薄的雪。地面上的雪消了,一摊一摊的血迹,显得格外刺目痛心。影壁上的弹痕,密如蜂窝。

那一天,包括刘和珍、杨德群、魏士毅在内的47名游行群众,惨死在执政府卫兵的枪下,其中还有多名十几岁的小、中学生。年仅13岁的小学生周正铭前往执旗,遂遭击毙。

而在“三一八惨案”发生当日和次日,段执政府就陆续发文称,游行组织者李大钊等人率领暴徒数百人手执枪棍,闯袭国务院,高呼敢死队前进,并有抛掷炸弹,泼灌火油等举动。而军警属于正当防卫,所以各有死伤。

事实真如段执政府所言吗?

关于“三一八”惨案的现场回忆很多,吴吴在成文之前搜集了许多。可很多材料之间不说反差,也有相当的距离。历史的真相有时很难弄清,每个人的表述都有自己的立场,在讲述者看来可能是真,但也可能因为视角而有盲区。所以,我们也只能从多方比对,走近事实。

曾任执政府卫队旅上校顾问长的楚溪春回想,当时在现场指挥的少校顾问王子江原本想叫兵士向天鸣枪,把学生吓跑,不料卫兵们竟平射起学生队伍来。不过,朱自清笔下的《执政府大屠杀记》却不支持这一说法。他写道:“司令的是用警笛,警笛一鸣,便是一排枪,警笛一声接着一声,枪声就跟着密了,那警笛甚是凄厉,但有简直一定的节拍,足见司令者的沉着。”

楚溪春还说,他曾吩咐“前排不许扎腰带,中间可以扎腰带,但不能带武器,后几排才许带武器。”这与有记载的照片不符。

对峙时的情景,第三排手执枪支

卫兵手执大刀

朱自清在《执政府大屠杀记》中还写道:全数约二千人,拿木棍的并不多,而且都是学生,不过十余人;工人拿木棍的我不曾见。木棍约三尺长,一端削尖了,上贴书有口号的纸,做成旗帜的样子,至手‘有铁钉的木棍’,我却不曾见。……执政府门前排列着 200 余名卫队,领章上都有“府卫’ 两个黄铜字,游行队伍进入广场后只有4分钟,卫队就向群众开了枪,包围在广场外的军警也手持大刀棍棒大肆殴打。在第一次纷散之前,群众与卫队有何冲突,我没有看见,不得而知。但后来据一个受伤的说,他看见有一部分人——有些是拿木棍的——想要冲进府去,这事我想来也是有的:不过这决不是卫队开枪的缘由,至多只是他们的借口。”

“从这些我所知道的与亲历的事实与当场情形来看,不仅可以了解,我们请愿群众,事前并无打骂士兵与冲进执政府的意图、准备与设想,当时也没有打骂士兵与冲进执政府那一回事;就是在从群众背后冲出来的士兵无故持棍殴打和从正面跑出来的士兵开枪实弹射击的时候,和平请愿的群众也没有任何抵抗。”能够支持上述现场者的史料占绝大多数。例如,另一位现场参与者的陈述是:“从进到执政府外大院到开枪,不过十余分钟。群众大约是因为疲乏,很静默,喊口号的不过是一部分人,群众因闻枪声而奔跑之前,并没有一点咆哮乱动,这是当日在场的人都可以证明的。

以上现场参与者都是叙述自己所见,而自己所见都是相对局部的,但综合许多人的说法,一个整体基本可以还原出来:和平请愿是有的,但也不排除个别的冲突冒进,但段政府所谓的手执枪棍、抛掷炸弹、泼灌火油,其中除了手执木棍外,应该都是捏造了。

03

小结

鲁迅没有亲临“三一八”惨案现场,但当日的血腥和杀戮却同样给他以前所未有的震撼,没有参加游行的鲁迅,不断用自己的笔触还原着死难者的情形,除了痛责杀人者的暴行外,我想,鲁迅还向时人和如今的我们提出了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你,感到了,并且记得“死尸的沉重”吗?那个年代的人们麻木,是知识不够,认知不够,今天,我们本科、研究生满天飞,知识、认知都不可同日而语,在这永是流驶的时间里,在如今太平的街市里,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