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爱百科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百科

1906年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 ,苏北大饥荒:100多年前,英国人眼中的那一场大劫难

时间:2024-05-26 17:34:16 作者:风吹草语

1906年,江苏北部爆发了一场严重的大饥荒,灾情肆虐了大约四万平方英里的土地,有1000多万人受灾。1907年,一名叫沃尔特·柯顿的英国人为此专门出了一本书,书名就叫《江北大饥荒》,他在书中分析了导致灾荒的原因并详细描述了饥民的生活。

本组图片全部出自这本书中。受当年印刷技术的限制,原书中的插图照片比较模糊,小编对图片进行了清晰和上色处理,希望能让大家更真切地感受到100多年前先人们所经历的这场苦难。

受灾从村庄

宿迁境内的黄河故道,岸边的黄土路上布满了深深的车辙。在老黄河的旁边,布满了受灾的村庄。

非常冷

“非常冷!”是柯顿对这张照片的解释。画面中的这名男子是一名村长,也是村子里德高望重的长者。然而,饥荒中的他缩肩勾背地站着镜头前面,浑身颤抖,不是因为紧张,而是因身体虚弱导致的寒冷感。

茅草屋前

这一群人被柯顿称为“处境最艰难的人类”,他们衣衫褴褛,饥寒交迫,为了能得到一点热量,纷纷挤在向阳的茅草屋前晒太阳,为冰冷的身体寻求一丝丝的温暖。

老人们

三名老人扒开衣领,向柯顿展示她们瘦骨嶙峋的身体。如果不是看到她们都裹着小脚,我们会很难相信这是三名老太太。

假象和实情

画面中这个眉清目秀的年轻人手里拄着一根拐杖,原以为他的身体有残疾,当脱掉衣服之后,瘦弱的身体便赫然暴露在人们面前。正值青春年少的他因为饥饿变得有气无力,以至于不得不依靠拐杖站立。

母与子

在同一栋建筑前,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年幼的孩子。母亲手里拿着一只碗,衣着破烂,孩子瞪着一双漂亮的眼睛直直盯着镜头。单从画面上看,母子的气色还比较健康,但柯顿介绍说:女人怀里的孩子就像一个小木偶,没有丝毫的活力。

灾民的食物

一名村民正在向拍摄者展示他们平日所吃的东西,是由谷糠、麸子和草根混杂在一起的食物,让人难以下咽,然而对于饥民来说,又是无比珍贵的救命之物。

寺庙门前

一位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坐在寺庙门前的石台阶上晒太阳,她的一双儿女都患有佝偻病,女儿的病情比较轻,儿子的病却很厉害,已经严重影响了身体发育。在饥饿和疾病的双重摧残下,这个孩子不知还能坚持多久。

饥民形象

这张照片被放在书中的第一页,因为他代表了典型的江北饥民形象,衣衫破烂、面黄肌瘦,缺乏营养使他的眼皮浮肿,不能完全睁开眼睛。

逃难路上

人们为了活命,纷纷外逃。年轻的父亲拉着两个孩子走在逃荒的路上,破烂的板车上装着他们的全部家当,一领破围席,一只竹匾,面对在洋人的镜头,他正在努力挤出微笑。孩子的母亲并没有出现在画面中,不知是不是已经死于饥饿。

漂泊者

这张照片被命名为“绝望的无家可归者”。三名逃难的男子正蹲在路边休息,他们听说南方是 有饭吃,便结伴一直朝南走,至于未来的命运如何,没有人知道。

路倒

在逃难的人员当中,经常有人走着走着就倒下了,成为一名“饿殍”。人们给这种死法取了一个专门的名字:“路倒”。他们悄无声息地死在寻找食物的路上,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也没人愿意为他们收尸。

南通

南通是灾民的目的地之一,这是从南通城墙向城外眺望看到的景象,近景是两座茅草小屋,屋子的附近是有不少的小池塘,草丰水美,的确是一片富庶之地。

难民们

镇江境内的一处难民营,很多简陋的窝棚搭建在树林边的一处洼地里。这里聚集着很多人,一些人随身都带着一只碗,这是他们最不愿意离开的工具,似乎在做随时吃饭的打算。

难民聚集地

在一片空地上,密密麻麻搭建着成百上千座的窝棚,大家聚集在一起,彼此依靠着给自己活下来的勇气 。

窝棚前

这些临时搭建的窝棚非常简陋,地面潮湿,四面透风,在寒冷的冬季住在里面,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

母子俩

这对晚来母子的命运更惨,她们甚至连一个栖身的窝棚都没有,只能露天呆着。站在周围的人们只能用怜悯的眼光看着这个比自己更不幸的人。

等待救济

大批的灾民聚集在一起,等待赈灾的人早点来到,但是所有的人都空着手,并没有带盛放救济粮的容器,说明大家在内心里根本不抱希望。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