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一生著有杂剧共15种,并且有小令、套数200余首,今后人辑入《东篱乐府》。马致远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代杂剧四大家。他的作品中最能反映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有名,元代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在一个深秋的黄昏,马致远路过一个村庄,村庄门口有一棵老树,老树上枯藤缠绕,栖息着黄昏将要回巢的乌鸦。再往前走,路过一条涓涓细流,潺潺的流水上有一座小桥,小桥旁边住着几户人家。袅袅的炊烟和萧瑟的秋风融为一体,孤独的马致远迎着这秋风,骑着瘦马,在荒凉的古道上,孤单落寞的行走。夕阳西下,一轮红日挂在天边,渐渐隐没在山间。可为什么我这思乡的游子,还在漂泊他乡,羁旅为客?
这首小令描写了苍凉的深秋暮色下笼罩的枯藤、老树、昏鸦等九种事物,这些事物相互映衬,构成了一个统一体。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之情。
前三句18个字共描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字一景。九种食物之前分别关于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这些表示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带上鲜明的个性。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的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
其中“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绘的虽是一户户人家其乐融融,安详团聚的画面,但是,正因为这种“乐景”,才更能衬出作者的悲伤,才更能衬出因看到他人团聚而联想到自己漂泊在外的忧愁。因此引发思乡之情。(以“乐景”衬“悲情”)
这首散曲的语言富有特色,看似松散,实则紧凑,内涵丰富。构成了一副衰败荒凉,缺乏生机活力的秋景,自然而然地引出作者因思乡而“断肠”的凄切之情。从正反两面烘托出羁旅游子内心的凄楚与悲怆,表达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